上一道精選邏輯謎題
下一道精選邏輯謎題

雍正年間的鑄幣邏輯謎題

答對率:83%
清朝雍正年間,市面流通的鑄幣,其金屬構成是銅六鉛四,即六成為銅,四成為鉛。不少商人出以利計,紛紛融幣取銅,使得市面的鑄幣嚴生 匱乏,不少地方出現以物易物。但朝廷征于市民的賦稅,須以鑄幣繳納,不得代以實物或銀子。市民只得以銀子向官吏購兌鑄幣用以納稅,不少官吏因此大發了一 筆。這種情況,雍正之前的明清兩朝歷代從未出現過。從以上陳述,可推出以下哪項結論?

 

I.上述鑄幣中所含銅的價值要高於該鑄幣的面值。
II.上述用銀子購兌鑄幣的交易中,不少並不按朝廷規定的比價成交。
III.雍正以前明清兩朝歷代,鑄幣的銅含量,均在六成以下。

A. 只有I。
B. 只有II。
C. 只有III。
D. 只有I和II。
E. I、II和III。
21341580(路人甲)2014-04-14提供(2014-04-14修改)
看答案
D

解析

我要編輯
Ⅰ. 可以從題干的陳述中推出。因為如果事實上上述鑄幣中所含銅的价值不高于該鑄幣的面值,那麼融幣取銅就會無利可圖,就不會出現題干中所說的商人紛紛融幣取銅,從而造成市面鑄幣嚴重匱乏的現象。

Ⅱ. 可以從題干的陳述中推出。因為如果上述銀子購兌鑄幣的交易,都能嚴格按朝廷規定的比价成交,就不會有官吏通過上述交易大發一筆,題干中陳述的盯關現象就不會出現。

Ⅲ. 不能從題干的陳述中推出。鑄幣銅含量在六成以上,有可能導致商人融幣取銅,但不一定導致商人紛紛融幣取銅,例如,如果有嚴明的王法。因此,不能由雍正以前明清兩朝歷代未見有題干陳述的現象,就得出其鑄幣銅含量均在六成以下的結論。
9,220
上一道精選邏輯謎題
下一道精選邏輯謎題